小兒骨科

專題探討 [PDF]

兒童常見創傷


小兒骨科的常見病況包括扁平足、脊柱側彎、先天性手足變異等,如能及早診治,有助小兒骨骼的正常發展。


兒童創傷相當普遍,由於兒童的韌帶和骨膜比骨骼更柔韌,故此骨折比脫臼更常見。不過,兒童的骨骺是生長中的成骨組織,故此會不斷改變,令兒童的復原能力更佳,就算骨折並沒有百分百復位,也能徹底痊癒。另外,不同年齡的兒童身體結構有所不同,故此創傷種類也有分別。

初生嬰兒
常見創傷有鎖骨骨折及臂叢神經受傷,成因多是生產困難,或嬰兒本身體型太大。臂叢神經受傷是嚴重創傷,需要長時間復原,甚至有需要進行手術治療。

二至三歲兒童
常見創傷有手肘拉傷 (pulled elbow) 及橈骨頭不完全脫位。另外的手肘受傷包括肱骨遠端骨折,由於這年紀的兒童軟骨較多,用X光難於診斷,用電腦斷層掃瞄或磁力共振比較有效。

三至八歲兒童
常見創傷有手肘受傷,包括肱骨遠端骨折、橈骨骨折、橈骨遠端經骨骺骨折及前臂橈骨尺骨骨折。另外,韌帶扭傷及踝關節骨折等踝關節受傷亦相當普遍,治療方法視乎患處的嚴重程度而定,如塑膠支架等。

十多歲的青少年
常見創傷有臏骨脫位、臏骨骨折、肩關節脫位、肘關節脫位、腕舟骨骨折、陳舊性腕舟骨骨折不連及髖關節近端骨骺脫位等。

關節脫位必須謹慎處理,首次發生後的治療最為關鍵,如果復原情況欠佳,有可能會引致再發性脫位。所以一旦有脫臼情況,就絕不可以輕視。

腕舟骨骨折多於踢足球或跌傷時發生,必須及早以手術治療,利用螺絲固定,不必使用石膏,康復速度亦相當快。假如因骨折處痛楚輕微而不作適當處理,有可能於一年甚至數年後才開始感覺不適,導致骨折不連之情況。

燙傷
另一個種常見的兒童創傷為燙傷,大多由洗澡的熱水或滾燙的湯或粥造成,只要及時求醫,大部分患處都能癒合良好。